这其实并不是一个新话题。最晚10多年前,就有不少建筑设计院这么玩儿了。这么玩儿的, 既有国有的,也有民营的,从内在动力角度讲,民营的建筑设计院往往有更大的动力这么玩儿。

这种玩法,比较成功案例有不少,比如华东院、中南院。这两家都是比较纯粹的建筑设计院, 除了玩岩土工程,华东院前几年好像也玩起了交通设计,中南院则是把勘察也玩儿顺了。 民营的成功案例也有不少,相对来说,可能玩出了更好的效果。

基坑支护设计,从建筑设计院的角度来看,属于它自身建筑设计业务的延伸,相互之间是上下游的关系。 拓展这种上下游的业务,大概不能算是多元化,如果是把勘察也搞起来,那就真的是多元化了, 因为勘察跟设计真的是有很大差别,尽管勘察与基坑支护设计用的是同一块岩土工程资质。

从乙方角度来说,为了提供更全面的服务,建筑设计院搞基坑支护设计是没问题的,是容易走通的, 那么多案例都可以证明这条路的可行性。

只不过,换到甲方视角,这个事情可能就是另外一种面貌了。正常的采购过程中,没有谁喜欢单一供应商, 只要有的选,大家都会选择从一群供应商中择优采用。

归根结底,要不要搞基坑支护设计业务,取决于对这个业务的定位,也就是搞这个的出发点。

可以是拿来给现有的建筑设计业务搞配套,前提是有把握能吃下项目。这一点对于国有设计院来说问题不大, 只不过,可能会存在性价比的问题。当然,国企一般不考虑性价比,开展新业务需要招兵买马壮大队伍, 这个还是很有诱惑力的。

也可以是纯粹拿来挣钱,能不能给现有的建筑设计业务配套不作要求。这种多半是民营设计院的思路, 办企业就是要想办法挣钱,没毛病。建筑设计院承接基坑支护设计业务,确实是有优势的,实际上, 独立的基坑支护设计项目是很少的,通常都是依附于勘察、施工或者建筑设计。从人均利润来看, 基坑支护设计显然要高于建筑设计,所以,开展基坑支护设计业务是动力很足的。

最后,想说的是,有无必要和搞不搞不是一回事,有必要也不意味着就一定去搞。张一鸣都放弃了游戏业务, 你还非得把基坑支护设计纳入到你的建筑设计院么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