答案往往在问题之外
最近做了一个小项目,非常小的项目。一座容积200m3的化粪池,开挖深度5~6m。此前他们在化粪池附近挖过类似深度的坑出了问题, 于是就想着找人做个方案。
看了现场之后,要求他们做2个或者4个静力触探孔,看看土层跟旧的勘察报告是否一致。现有的旧勘察报告, 有2份,距离都差不多,1个新一点1个旧一点,不过,地层差异巨大。更要命的是,化粪池旁边有一个3层地下室, 按常规估计的话,化粪池应该位于3层地下室基坑开挖放坡范围内。也就是说,化粪池很有可能整个开挖深度范围内, 全部都是回填土。
静力触探是十分便宜的,在武汉以及整个湖北,普遍认为静力触探结果比较可靠,这一点可能跟其他省份的看法不太一样。 即便是十分便宜,我们提出的补勘要求依然没有落实。在跟相关人员再三沟通,反复交代没有补勘就是纯粹的纸上谈兵之后, 终于还是出了一套基坑支护图纸。用的是灌注桩悬臂支护的方案,没有做止水帷幕,因为是长江三级阶地、垄岗地貌, 不存在承压水的问题,加之该处是坡地,原勘察报告揭示的填土层不厚,也不太会出现上层滞水带来的问题。
图纸提交之后,杳无音信。过了一个多月快俩月,前几天突然收到消息,说是要搞图纸会审,要求线上参会,果断拒绝了。 然后,发来一份xls文件,列满了几十条问题,花了十来分钟时间,把基坑支护相关的十来条问题回复了。 这份表格里边,就有需不需要做止水帷幕的问题赫然在列。能在图纸会审记录里边看到这种类型的问题, 通常是比较意外的,不过,在这个项目里边可能又不太意外,因为,除了这个之外,还有好多条看起来匪夷所思的问题。 实在不太明白该如何回复这种问题,只好用上“按图施工”这个法宝。
在发回图纸会审记录表之后,预定的线上会议结束之后,又接到了几个自称不同单位的同为施工队伍的电话。 在费了很多口舌,反复解释之后,甚至是替他们支招促成添加止水帷幕之后,得到的反馈依然是那种懵懵懂懂的不明所以。 唯一一个似乎听明白了的,就是总承包单位50来岁的项目总工。之所以说似乎,完全是我觉得我说得够直白了, 我觉得以他的年龄资历应该可以理解了。
建筑工程行业就是这样,至少,内地的建筑工程行业就是这样,用武汉话来讲叫做稀烂,用普通话讲就是不折不扣的草台班子。 有很多种表现,有的是搞不清问题所在,有的是故意不把问题说清楚,还有的是根本不谈问题净等着你去猜,总之, 完全是不是干事情的应有态度。之所以几十年没有什么像样的发展进步,原因也就在这里,包括bim为什么推不动, 也是这个原因,根本不是工具层面的问题。
一般来说,项目方案层面的问题是不可能拿到图纸会审会议上谈的,这是完完全全的失职。在基坑工程里边, 做不做止水帷幕就属于方案层面的问题。这种问题在拿到图纸之后,就应该第一时间提出来,图纸会审就属于施工阶段的事情了, 在施工阶段修改方案是十分不寻常的做法。这并不是说,施工阶段不能修改图纸,图纸当然是可以修改的, 前提是要有站得住脚的理由,这种修改通常也不是做不做止水帷幕这种程度的修改。
在行业内干了快20年,对于施工队伍的稀烂是有心理准备的,只是,现实再一次教育了我,没有最稀烂只有更稀烂。 以为他们在图纸会审里边提问题是要增加工程量,怕他们不懂还替他们支招,结果,人家可能只是真的在提问题而已。
记得有人说,能不能问对问题就能说明问题。这个说法太正确了。
文章作者 Jack Hsu
上次更新 2023-12-24
许可协议 Copyright © Jack Hsu.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