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支撑支护的一个易于忽视的优势
无支撑支护,顾名思义就是不搞内支撑。不搞内支撑,并不是罕见做法,恰恰相反,大家都会首选不搞支撑, 只要有条件不搞的话。
专门把“无支撑支护”拿出来谈,系统性总结性地谈,目前能找到的最早的是天津大学郑刚教授2008年10月 在基坑工程会议上的幻灯片。在这个幻灯片里,用的是“非支撑支护”,大概是有点过于书面语了, 后来的一些材料都用的是“无支撑支护”,天津大学的好几篇硕士论文就是如此。
一直以来,我对无支撑支护的关注点都是造价与工期,关注这两者是十分自然的,因为整个行业最关心的也就是这两点。 然而,今年做的一个项目,让我有了新的体会。
基坑工程作为一个临时性工程,临时性这个特点就决定了它很难做到100%准备好再动工,分区施工流水作业是十分常见的。 从这个角度来讲,整体支护方案的灵活性其实对工期与造价有着显著的影响,至少显著到无法忽略的程度。
无支撑支护,正好就提供了最大程度的灵活性。如果不用支护桩,就无需考虑提供工作面与专门工期统一安排打桩。 如果用了支护桩,它能在打桩完成后的开挖上提供最大的灵活性,无所谓一次性挖多大范围出来。
在那些没办法一次完成打桩的项目当中,比如,需要等待拆迁房屋、管线或者清理地障的工地,能够实现施工上的灵活性, 可能是至关重要的。
现在,我对无支撑支护的看法,是具有造价与工期的优势,还具有极致的灵活性,极致的灵活性保证并进一步强化了造价与工地的优势。
文章作者 Jack Hsu
上次更新 2023-12-13
许可协议 Copyright © Jack Hsu. All Rights Reserved.